老年人深陷“保健品騙局”怎么辦
為誘導老年人購買保健品,不良商家的推銷技巧可謂五花八門。除了無限放大保健品的某種功效,宣傳其包治百病,更會通過各種免費服務引誘老年人上當,然后慢慢“洗腦”,等老年人對商家產生信任之后,就開始忽悠老年人花重金購買保健品。
為什么老年人會成為“保健品騙局”的“常客”呢?我們又該如何幫助老年人識別“保健品騙局”呢?記者采訪了湖州市第三人民醫(yī)院老年精神科主任陳浙麗。
據陳浙麗分析,老年人群體往往會因為軀體衰老伴發(fā)各類疾病,為了保持身體健康,他們往往會更加關注保健品的信息。另一方面,老年人對騙局的辨別能力相對年輕時有所下降,他們往往會有一種從眾心理,有部分老年人剛開始對于保健品還是會比較防備的,但是聽到周圍人說某某藥品效果好,也會產生試一試的想法。
那么,該如何幫助老年人理性對待保健品呢?
一些保健品銷售團隊往往會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、渴望陪伴的心理,用熱情周到的服務給予老年人無微不至的關心,甚至會組織團體旅游等項目,讓老年人一同進行社會活動。因此,陳醫(yī)生建議,60至70歲的老年人獨立能力相對較好,可以為他們組織定期的聚會與旅行,超過70歲的老年人則需要小輩們更多的陪伴,小輩們可以定期與老年人進行溝通,多花時間陪伴老年人,及早發(fā)現老年人情緒的改變。
對老年人自身來說,要樹立正確的養(yǎng)生觀,保持愉快的心情、均衡的營養(yǎng)、充足的睡眠、適度的運動、規(guī)律的生活、堅強的意志。在進行數額較大的保健品交易時,可問問子女的建議。面對保健品的營銷手段,要打消“花小錢賺大錢”“吃小虧占大便宜”的念頭,生病要到正規(guī)醫(yī)院去看,買藥要到正規(guī)藥店去買。不要輕信所謂包治百病的“神藥”,不要相信陌生人對你無緣無故的小恩小惠,不要相信有人說自己被治療好了的說辭,也不要覺得拿了小恩小惠就一定要購買產品。
確定要購買保健品時,要學會理性選購,看清保健食品標志、保健食品批準文號、生產日期、安全使用期或有效日期。
[此文來源:湖州晚報 記者 孫琳,版權說明:以上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,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,不具有任何商業(yè)用途,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,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(lián)系,我們將迅速處理,謝謝!]